當前世界機械制造業的發展特征
發布時間:2012-08-07 18:59瀏覽次數:
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機械制造業進入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階段,它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機械制造,即所謂的機械加工,而是集機械、電子、光學、信息科學、材料科學、生物科學、激光學、管理學等最新成就于一體的一個新興技術與新興工業。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裝備制造業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更加體現了機械制造業作為高新技術產業化載體在推動整個社會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中不可替代的基礎作用。作為國民經濟增長和技術升級的原動力,機械工業將伴隨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的發展而發展,并充分體現先進制造技術向集成化、數字化、智能化、全球化、柔性化、網絡化和綠色制造方向發展的總趨勢。和其他行業相比,當前機械制造業的發展具有以下幾大特征:
一、地位基礎化
發達國家重視機械制造業的發展,不僅在本國工業中所占比重、積累、就業、貢獻均占前列,更在于機械制造業為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和生產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即使是邁進“信息化社會”的工業化國家,也無不高度重視機械制造業的發展。
20世紀80年代,美國由于缺乏對制造科學的重視,使他們的許多產品缺乏競爭力。為此,美國政府于1990年、1993年和1997年分別實施了“先進技術計劃”、“先進制造技術計劃”和 “下一代制造--行動框架”,以推動美國機械制造業的進一步發展。德國制造業在90年代中期也出現了競爭力明顯下滑的趨勢,德國政府于1995年提出了實施“2000年生產計劃”以推動信息技術促進制造業的現代化和提高制造領域的研究水平;2002年又分別推出了“IT2006研究計劃”和“光學技術-德國制造”計劃,投資30多億歐元,研究電子制造技術和設備、新型電路和元件、芯片系統以及下一代光學系統。日本早在1989年就發起過“智能制造系統”計劃,研究開發全球化制造、下一代制造系統、全能制造系統等技術;1995年日本通產省發起旨在推動工業基礎研究的“新興工業創新型技術研究開發促進計劃”;2004年又啟動了“新產業創造戰略”,為制造業尋找未來戰略產業。這已引起美國、歐洲、日本在機械制造技術上新一輪的競爭。
二、產品高技術化
信息、生物、納米、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傳統制造技術與高新技術的相互融合,對機械制造業的發展起到了推動、提升和改造的作用,導致了機械制造業傳統生產方式的變革,并引發出精益生產、敏捷制造、虛擬企業等新的生產方式。隨著信息裝備技術、工業自動化技術、數控加工技術、機器人技術、先進的發電和輸配電技術、電力電子技術、新型材料技術和新型生物、環保裝備技術等當代高新技術成果在機械制造業中的廣泛應用,使機械產品不斷高技術化,其高新技術含量已成為市場競爭取勝的關鍵。
三、多方位全球化
近年來, 由于高科技的重大突破,尤其是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世界制造業發生了重大變化,最突出的特征是制造業全球化趨勢加強,制造企業競爭在全球多方位展開。制造業多方位全球化主要包括產品制造的跨國化迅猛發展;價值鏈中與制造緊密相聯的各個環節朝著全球化方向邁進;制造業企業的跨國并購、重組和整合;制造資源在世界范圍內的調劑、共享和優化配置;跨國界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正日益受到各國政府和企業界的重視等,世界制造業正向生產全球化、銷售全球化、融資全球化、服務全球化和研發全球化的方向發展,全球制造體系正在迅速形成等。
四、經營規模化
全球化的規模生產已經成為各大跨國公司發展的主流。一方面,規模化生產使得壟斷性跨國公司的技術創新和市場主導作用日益增強,例如在汽車產業領域,目前年產超過400萬輛的企業集團已有6家,產量占世界汽車產量的80%以上;在電力設備領域,世界前三大公司控制了全球大型電力設備市場的70%。另一方面,各大跨國公司在不斷聯合重組,擴張競爭實力的同時,紛紛收縮戰線,剝離非主營業務,以精干主業,提高系統成套能力和個性化、多樣化市場適應能力。作為規模化生產的前提和條件,生產高水平零部件和配套產品的“中場產業”快速發展,社會化生產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產業的國際化步伐不斷加快。
五、結構調整深化
經過多年的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發達國家逐漸加大了產業轉移的力度。發達國家逐漸著力于研發和品牌營銷,控制核心技術和經營技巧,而把加工制造環節轉移出去,機械產品中附加值低的產品被安排到有市場潛在需求的發展中國家生產。而發展中國家則在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中,尋求自己的發展空間,明確自己的發展定位,承接某種產業環節轉移,著力于加工制造環節。如耐克公司是一個典型的微觀案例。耐克公司掌握產品設計、關鍵技術,授權越南、中國等國外生產廠商按其產品規格、技術標準生產產品,自己則在全球建立營銷網絡,進行產品的廣告宣傳與銷售及提供售后服務。
為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各大生產商紛紛采取專業化生產,“單品種,大批量”已成為很多500強企業生產方式的新特色。同時,以生產者為主導的生產方式逐步向以消費者為主導的定制生產方式轉變。
六、跨國并購加劇化
現代并購不再一味地強調對抗競爭,強強聯合成為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主要手段,這是機械制造業全球化過程中大公司謀求生存發展的一大特點。日趨飽和的市場、日漸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投資建廠的風險增大,也使得更多企業開始采用聯合并購的手段。在建廠的前提下,優化企業產品結構,以達到提高生產能力、擴大市場份額,獲取規模效益的目的。以高技術為內涵的行業來自技術創新的威脅,使跨國公司走上了聯合之路,以形成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機械制造業大企業間的戰略并購,導致了機械工業資源的重新配置,使得世界機械工業的競爭格局出現了協作型的局面。
七、服務個性化
為適應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和個性化的用戶要求,先進的制造企業不斷吸收各種高新技術和現代管理技術等信息,并將其綜合應用于產品設計、生產、管理、銷售、使用、服務乃至回收的全過程,以實現優質、高效、低耗、清潔、靈敏及柔性化生產。服務的個性化已成為競爭成敗的重要因素。
下一篇:沒有了